- 積分
- 3428
- 性別
- 保密
- 注冊時間
- 2021-9-18
- 最后登錄
- 1970-1-1
- 在線時間
- 小時
|
那么,到了一個地方念大學,怎么能不介紹介紹這個地方的小吃呢?在這里我就根據我在陜西咸陽讀大學時的經歷大致的介紹一下我在陜西咸陽讀大學時吃過的陜西的小吃(主要是陜西關中地區的小吃)。
(綠豆糕)
2010年8月大概29號的樣子,我和母親從鹽城乘坐火車到了西安火車站,在西安火車站南廣場的城墻外邊貼著城墻的西邊過去十米的樣子,那里有賣綠豆糕的,然后母親在那個攤位上買了一些綠豆糕。
當我吃了綠豆糕以后,發現,綠豆糕特別甜,我之前沒有吃過那么甜的小吃。以后吃了葡萄糖以后,我就知道了,原來綠豆糕里加的糖不是或者不是單純的蔗糖,而是或者混合加了葡萄糖,所以才那么甜。
(牛筋面)
大一開學的大概第二天,母親在學校的其中一個食堂里買了兩份牛筋面,以前,我是沒有吃過牛筋面的。
牛筋面好像是做涼皮的時候,把做涼皮剩下來的面筋用來制作牛筋面蒸制而成的。所以,牛筋面嚼起來的時候,比較有韌勁。
至于牛筋面調制好的口味,則是和涼皮的口味相當的,都是放了陜西特色的油潑辣子,還有白醋水。
那天,母親又在學校的同樣那個食堂里買了兩份青椒炒飯。
在學校食堂買飯的顯著特點,是比街上的店里賣的便宜而且量還多。所以,母親買的炒飯,給我留下的印象是四塊錢一份的炒飯的量非常多。
(粉蒸肉)
2011年11月份的時候,我和母親租住在咸陽統一西路陽光十字那邊的服裝城里,進出服裝城的大門口里邊的北邊有一個賣粉蒸肉的門店,我在那個店門口買過一份粉蒸肉,粉蒸肉的口感細膩,不知道是不是在肉末里加了淀粉或者糯米粉烝一起制而成的。
當時,那個早餐店賣的粉蒸肉的價格一份是三塊五。
(白吉饃肉夾饃)
白吉饃肉夾饃是咸陽特色的小吃,當地人也將這道小吃叫做老漢喜。
白吉饃肉夾饃的饃是白吉饃,白吉饃非常宣嫩,好像是用米面烝制而成的饃餅。所以,宣嫩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了。
而白吉饃夾的肉,就是粉蒸肉。
大概是在2011年的一天,母親在咸陽世紀大道陳陽寨大鼎大轉盤十字西南邊不遠處的建材城的北邊進出口那里買過幾個白吉饃肉夾饃,當時母親買的那白吉饃肉夾饃是一塊錢一個也不知道是一塊五一個,白吉饃里夾了不少的粉蒸肉,非常實惠。
時隔一年的2012年的一天,我和母親在楊戶寨租住的那段時間里,我在楊戶寨南邊進出楊戶寨的丁字路口的東北角的擺攤的攤位上也買過一回白吉饃肉夾饃,價格還是一塊錢一個也不知道一塊五一個。
(菜夾饃、肉夾饃)
肉夾饃是西安特色小吃,一般叫臘汁肉夾饃。
肉夾饃的饃餅,是那種在烙餅鍋上烙的兩面焦黃厚度約一厘米,直徑約十厘米的饃餅。
肉夾饃的饃餅的發酵像小面包的發酵,饃餅里面的氣孔小而密集。
肉夾饃夾的肉,是放了醬油的燉的非常爛的肉剁碎了以后夾在饃餅里的。夾在肉夾饃里面的肉叫臘汁肉。
菜夾饃的饃餅也是肉夾饃的這種饃餅。
菜夾饃里面夾的菜是經典的幾樣切成絲的菜,土豆絲、胡蘿卜絲、海帶絲,還有豆皮絲。一般賣菜夾饃的攤販或者店主還會將切成丁的那種比較辣的青椒放在那里詢問顧客要不要放辣青椒。一般西安咸陽本地的人就會提出要放辣青椒。西安咸陽本地人酷愛吃辣。
當時,菜夾饃的價格一般是兩塊五、三塊、三塊五。肉夾饃的價格一般是五塊錢、八塊錢、十塊錢。
(鍋盔)
鍋盔是咸陽特色的小吃,咸陽乾縣據說是鍋盔的發源地。
鍋盔是和肉夾饃的饃餅發面烙制的流程一樣的圓饃餅,與肉夾饃的饃餅不同的是,鍋盔非常大,也非常厚。鍋盔的直徑大概一米,厚度大概五厘米。
鍋盔的價格也不貴。在我讀大學那會,母親在咸陽或者西安的集市上買的一整個鍋盔的價格大概是五塊錢。
(涼皮)
涼皮以漢中涼皮最有名,西安秦鎮的叫米皮,寶雞的叫搟面皮,差不多都是一個類型的小吃。和搟面皮相區別的,搟面皮的原料是用小麥面粉放入水和稀以后濾出的淀粉放在鐵盤子里,再把鐵盤子放入燒著水的鍋里,蓋上鍋蓋利用鍋里的水燒開后沸騰的熱氣蒸制而成的,而涼皮的原料大概是把加工好的米粉放入水和稀以后用和烝制搟面皮同樣的方法烝制而成的。
涼皮在賣的時候,會被切成像厚的海帶一樣的白色透明的方塊條條狀。
顧客買涼皮的時候,賣涼皮的老板就會先用手抓或者先用筷子夾三四兩份量的涼皮放入碗內,然后再用小調羹分別舀兩小調羹的食鹽、雞精或者味精放入碗內的涼皮上,然后再分別用勺子舀一勺白醋水、一勺蒜泥、一勺炒熟碾碎的花生米,一勺涼拌性質的黃瓜絲、一勺涼拌性質的黃豆芽、一勺油潑辣子。
西安本地人吃涼皮的時候一般一邊一手拿著筷子吃涼皮,一手拿著肉夾饃啃肉夾饃。美滴很吶,嘹咋咧。
我吃涼皮經常的,是在前面我提到的學校的其中一個的那個食堂里吃的,那個食堂里有一個賣涼皮的窗口,那個賣涼皮的窗口的老板娘風韻猶存。
我從大二開始,就經常去那個食堂里的其中的那個賣涼皮的窗口買涼皮吃,因為我一開始就在那個窗口買涼皮吃買的習慣了,所以就不想在別的賣涼皮的窗口買涼皮吃了。
在那個窗口賣涼皮的老板娘是漢中人,年紀四十幾歲,在我看來可謂是半老徐娘,風韻猶存。
我每次去她那個窗口買涼皮的時候,看到她那風情款款的笑靨生姿,我的心情就會格外開朗。
有一次我問我們班的賈福亮同學說:“我說福亮,你覺得咱們小吃城的那個賣涼皮的老板娘咋樣?我覺得那個賣涼皮的老板娘蠻含情脈脈的,讓我心動的喲。”
賈福亮驚訝的笑著對我說:“不是吧,景山哥哥,你的口味這么獨特呢。”
那個賣涼皮的窗口賣的涼皮除了一樣涼皮以外,也賣搟面皮、牛筋面。搟面皮和牛筋面的調料和涼皮的調料有些區別。
那個窗口賣的涼皮除了涼的口感外,還賣熱的口感的涼皮,賣的熱的口感的涼皮就是炒涼皮,價格比涼的口感的涼皮多一塊錢。
炒涼皮我沒吃過,估計和冷的涼皮相比,炒涼皮又是一個口感。
當時,那個窗口賣的涼皮先是三塊五一份,后來是四塊錢一份。
還有的小吃,我吃過的,有甑糕、楊凌蘸水面、蕎面饸饹、菠菜面、揪面、石子饃、油潑辣子炒棍棍面,這些都屬于關中特色小吃。
至于像牛羊肉泡饃、水盆羊肉、葫蘆頭泡饃、油潑辣子biang(第二聲)biang(第二聲)面等等的這些關中特色的小吃,我沒有吃過。
|
|